中国新医改需破医疗特权

2009-02-17 11:32:36  作者:  来源:中评社
[维吾尔在线讯]

  十三亿中国人至为关心的医疗改革,新近已经正式出台,这可以说是今年中国有关民生最为重大的改革方案。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据悉,整体方案的实施,需要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中国无论是在摆脱世界经济危机,还是提振内需保发展,乃至社会民生体制的改革,皆显示出颇具气魄的大手笔!


  中国在过去30年获得社会经济诸方面的巨大成就,而医改却被最后认定为“失败”。的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也是一项极为艰巨和复杂的改革。是以中国领导层决心下大力气研商推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案。据悉,去年9月国务院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普遍的热烈反响。经过广征意见,几番上下,才最后完成整体改革方案和步骤。总体上说,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而重点的五项改革包括: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制定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初步测算,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

  在正式推出的医改方案中,有几大亮点尤其引人注目。

  首先是明确了新医改方案的时间表,明确了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明确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明确了从今年开始试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到2011年逐步推开。

  其次,新方案明确了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将提高至每人每年120元,这将使这部分人群每年用于医疗费用的增量达到上千亿元。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为每人每年80元,由参保个人支付20元,筹资标准共100元,如今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如果按照同样的比例计算,那么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50元,相当于提高了50%。虽然这个标准仍然不高,但在中国总算有了一个全覆盖的起码的医疗保障体系。

  再则,新方案披露了未来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这一方面表示政府在社会分配上开始扭转以往过分倾斜政府、倾斜权力、倾斜资本、倾斜管理的局面,开始向民生倾斜。另一方面,在当前经济衰退的形势下,3年8500亿元加上因补助标准提高将给新农合方面及城镇职工医保带来每年上千亿元的扩容,也就是有1万亿元以上的资金投入医药行业,这对拉动正在衰退的经济是大有好处的。并且,这个投入比那些工程投入更加有效、实用得多,不大可能产生泡沫的后遗症,因为它是真正落实到民生上,是货真价实的扩大内需。

  过去,把关乎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疾患恢复的医药行业,简单地全数推入市场,导致所有药品和医疗手段不断涨价,无端加重了民间不应有的诊疗困难和痛苦。2003年春,肆虐中华大地的非典型性肺炎(萨斯),暴露出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环节,学术界和政界开始反思1997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到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称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翌年6月,国务院筹划启动了新一轮的医改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共十七大更将卫生事业列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六大社会建设任务之一。

 

  显然,医疗是一种社会保障,不是产业,基本上应该由政府承担下来。不过也决不能回到以往那种“大劳保”的低效率时代。有专家认为,政府“包下来”,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变相的“政府采购”,不同医院之间、同一个医院之内仍然应该有竞争,并适当引进市场机制,同时还应引入外部的“民意”考核。新的“医保”方案要量入为出,西方福利国家的情况就是殷鉴。以中国现在的财政实力,若医保设计不合理,也有可能会造成国家财政破产的。由于政府包干的社会保险具有很强的刚性,推出后要加以减少,老百姓绝不会答应。因此,医保和所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要广,但水平要低,不能让社会保险成为进一步经济改革的障碍。 
 
  医疗服务是一种基于长期积累形成的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行为,具有整合活动的属性,是医疗安全的关键,也是医务工作者价值的所在。医疗服务机构的整合功能则表现为帮助患者降低分散获得医疗资源的成本。但在现实中,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这种贡献往往遭到忽略,扭曲的补偿和激励机制甚至迫使医院、医生为自身利益过度医疗,致使医生、患者、医院三者之间彼此都存有怨言。特别是医患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患者担心医生过度医疗谋取私利,医生防备患者“闹事”宽泛用药、检查单一个也不敢少等,结果是医患纠纷愈演愈烈。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曾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有超过7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有近60%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聚众围攻医院和医生的情况;有近7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的情况;有近62%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医院内摆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事件。近几年来,砍杀医生、拒绝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导致亲属死亡等极端案例亦不时传出。不少医生、学者都呼吁转变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提高医生待遇;但医疗服务的定价与补偿问题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极为敏感,也相当复杂。

  医改的核心问题不是简单地增加投入,还要以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为中心,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其间需要恢复医患之间的信任、和谐,让公众能够安心、放心地接受医疗服务。可以说,医改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还取决于公众的期望值是否合理。

  世界上比较成功的医疗改革都需要认真处理人力资源问题,中国现有的医疗服务补偿和激励机制均不到位,难以有效调动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新医改方案对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应该有助于改进现状。一些医疗机构在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上的积极努力,已取得了医疗费用降低、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规模扩大的初步成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公立医院内部制度优化的重要意义。此外,必须突破各级干部不当的医疗特权,否则无论公共财政投入有多大投入,仍会有大部分被特权利益吞噬,影响改革成功。

  应该看到,从试点到全面推行医改的3年,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10多年来意义最重大的改革措施,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直接的帮助,对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作用将渐次显现出来。如果新医改方案在推出后能够顺利实施,并在日后显示出其较大的合理性,也许将成为最近两届政府取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就。当然,新医改方案毕竟并不完全成熟,须要试点。在试点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作者 张沐)(原题:新医改铸造新辉煌 需破医疗特权)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 医改  医疗  特权  的文章
热门图文